生命科学前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资讯 > 生命科学前沿
人造器官,未来可期(转)
UPTATED:2020/04/02
如果,人体的某一种器官出了毛病,吃药打针都不能治愈,能不能换上一个新的器官继续工作呢?据说在古希腊的时候,人们就有过这种幻想。到了近代,医务工作者们早已开始孜孜不倦地研究器官移植术和人造器官的制造。  器官的移植就是把他人的健康器官取来,替
疫情中拯救重症病人生命的ECMO究竟是什么
UPTATED:2020/03/19
日前,山东省磁悬浮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宣布历时十余年研究出ECMO国产样机,成功突破技术瓶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悬浮人工心脏泵,如果能够自主生产,将实现从进口到自主生产的跨越,为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再立新功!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E
新技术让移植器官超长“待机”(转)
UPTATED:2020/03/08
新机器在运转,肝脏连接在左边的白色容器里。图片来源:USZ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王方捐献的人类肝脏可以在一台新机器中存活7天。从事这项研究的工作人员称,该装置或可改善肝脏质量。他们希望这能让更多的人实现器官移植。肝脏的需求量很大。在英国,
我国科学家发现生物“老而不衰”的秘密(转)
UPTATED:2020/02/29
人民网北京2月27日电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探寻长生不老、永葆青春的奥秘。近日,我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生物体“老而不衰”的秘密。这项工作于27日凌晨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这一最新研究综合运用线虫和小鼠这两种模式动物以及人类大脑基因表达
科技热闻 | 美国医生首次将人类置入“假死状态”,生命暂停2小时后“起死回生”(转)
UPTATED:2019/12/05
内容摘编自“Deep Tech深科技”公众号
中科院官网:超低温技术大幅提高肝脏体外存活时间或能改善供体短缺危机
UPTATED:2019/10/29
近日,中国科学院官网转载《科技日报》文章,称据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9日发表的一项医学研究,美国科学家团队描述了一种经过改进的超低温技术,可以将人体肝脏维持在-4℃,并将肝脏的体外存活时间延长27小时。目前,器官供应无法满足临床需求,而造
我国首例!卵巢组织冷冻移植健康婴儿出生(转)
UPTATED:2019/09/20
2019年5月,一个健康的男宝宝出生了,他的到来意味着我国生育力保存研究取得了新突破,上了一个新台阶,因为这个孩子是我国第一例应用卵巢组织冷冻移植技术获得临床妊娠并分娩健康婴儿,而这一切得益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李文教授团队
改变思路,Cell子刊发现一个可以逆转癌细胞为正常细胞的蛋白(转)
UPTATED:2019/09/03
这项研究可能有助于研发胰腺癌治疗的新方法犹他大学Huntsman癌症研究所(HCI)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可以更有效地治疗胰腺癌的新方法。这一新成果公布在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由犹他大学Nathan M. Krah领导完
英国科学家们想出了如何让牙齿再次生长 (转)
UPTATED:2019/08/14
©Fotolia / CandyBox图片8月9日 - RIA新闻。来自英国的分子生物学家追踪了小鼠的门牙如何生长并发现了一组控制这一过程的基因和信号分子。根据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的一篇文章,研究它们将有助于创造出
生命科学日新月异,以色列科学家在实验室“种植”牛排
UPTATED:2019/07/24
最近,一家以色列公司突然对外界宣称,他们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块在实验室里“种植”的牛排。Aleph Farms的非屠宰牛肉制作的牛排这块鲜嫩的牛排即不是真正牛身上割下来的牛肉、也不是我们所说的人造合成肉,而是和土豆、西红柿、青菜一样,被“种植
《科学》子刊登电子皮肤新技术:快速传感,可助机器臂敏锐反应!(转)
UPTATED:2019/07/22
智东西7月16日消息,据《Science》子刊《Science Robotics》的论文介绍,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者研发出一种人造皮肤,采用异步编码技术,从而大大提升了皮肤对刺激信号的传输速度。据称,该成果可以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假肢等领域。这
“中国脑计划”院士杨雄里:人类大脑时刻改变着世界(转)
UPTATED:2019/07/12
精彩导读世界在改变人类大脑的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脑本身也在改变着这个世界的运转方式和文化底色。整个社会,包括教育所发生的变化,实际上也都是人脑所决定的,这是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物简介杨雄里,中科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神经生物学家。1
艾滋病有望被治愈!基因编辑清除HIV(转)
UPTATED:2019/07/04
近日,美国科学家称,首次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消灭活体老鼠DNA的HIV病毒,这意味着艾滋病有望被治愈!近日,美国研究人员首次成功消灭了活体老鼠DNA中的HIV病毒,该实验由天普大学和内布拉斯加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上。研究参与
新型电子纹身:连续几天不间断监测心脏健康!(转)
UPTATED:2019/06/24
导读据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官网近日报道,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轻量、柔性的电子纹身,它能比现有的心电图机更容易、更精准地检测心脏健康状况。背景“电子纹身(Electronic Tattoo)”是时下备受关注的前沿科技领域之一。简单说,
理化所与清华大学提出研制未来尖端机器人一般原则:液体集成(I-LIFE)(转)
UPTATED:2019/06/20
1导 读贰假装是一个标题假装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副标题自然界动物无与伦比的运动能力(图1),长久以来始终激励和启发着人类去打造更为先进的机器人。在迄今已被逐步认识和借鉴的动物形体结构之外,还有哪些重要线索值得人类去学习效仿呢?图1 结构复杂的刚
人体低温保存:通向未来“永生”之路? (转)
UPTATED:2019/06/10
人体低温保存作为一种可能实现“复活”的新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就目前的技术而言,人体低温保存更像是一张未来才能兑换的支票,因为人体复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当前的技术手段无法使复温后的人体恢复如初。随着诸如纳米技术、仿生型低温保存技术
研究发现纳米颗粒可以帮助治疗中风(转)
UPTATED:2019/06/05
一项新研究发现,微小的硒颗粒能促进脑损伤的恢复,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治疗作用。包括来自Leiden药物研究学术中心的Alireza Mashaghi在内的药理学家发现,硒纳米颗粒能够抑制导致中风后脑细胞丢失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发表《Scient
微型“飞鲸”机器人可用于在人体内进行靶向药物输送(转)
UPTATED:2019/05/23
越来越多的研究小组正在开发能够在人体内进行靶向药物输送的微型机器人。其中一种最新的此类设备包括一个类似鲸鱼尾鳍的尾部,以及根据需要可以向上或向下折叠的“机翼”。该装置由达特茅斯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这个微小的3D打印机器人的尾部
谷歌AI诊断在肺癌检测方面优于放射科医生(转)
UPTATED:2019/05/23
谷歌在机器学习研究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这将推动该公司在医疗保健领域的更广泛抱负。在今天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谷歌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端到端的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可以与人类放射科医生相比或更好地预测肺癌。来自西北大学、斯坦
一针重建肌肉、皮肤和脂肪组织……(转)
UPTATED:2019/05/07
图片来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因外科手术、严重创伤、衰老或先天性畸形会导致体内软组织出现巨大的缺损,以至于无法通过自身修复。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纳米纤维增强的注射凝胶,可以通过充当支架和吸引伤